健康資訊

Craniosacral Therapy (CST)  顱骶骨平衡手法

顱骶骨平衡治療是一種輕觸型的方式,利用「顱骶骨律動」(craniosacral motion/cranial rhythmic impulse)做為基準進行調整,平衡身體的律動,藉此啟動身體原有的自癒力。這是一種非常細微的身體工作,針對由大腦和脊椎所包圍的薄膜系統運作,在醫學上,被稱做為「顱骶骨系統」或是「主要呼吸系統」。

顱骶骨律動的理論和自癒力有非常緊密的關連,是由一位John Upledger醫師在1971年所發現的,他是在進行一個頸椎軟組織鈣化的切除手術過程中,發現了包覆脊椎的外膜,竟然會規律的在一分鐘裡出現大約6-12次的律動(也就是脊髓液流動的律動),而後才陸續發現了頭顱和骶骨(也稱為薦椎)之間的調整技巧。他也結合了另一位William Sutherland醫師在1939年發現的「主要呼吸機制」(primary respiratory mechanism)進行調整,他指出這種機制有五個重要的要素:

1. 活動是發生在頭顱骨的骨縫間
2. 腦半球會規律的擴張及收縮
3. 覆蓋大腦和脊髓的薄膜會規律的運動
4. 脊髓液的循環
5. 骶骨(薦椎)細微的活動

這個系統的損傷,主要會由三種創傷類型而產生,第一是出生時的創傷,以致於頭顱的律動在嬰幼兒時期就受到限制;第二是生理創傷,包括意外的跌倒、車禍等;而第三種則是心理的創傷,使得呼吸機制受到干擾,甚至造成長期性的阻滯。這三種情況都有可能因為時間的累積而加劇律動的變化,而產生許多莫名的症狀,例如心悸、失眠、疼痛、慢性疲勞、腹脹等。

在執行的過程中,只需要藉由手輕輕的碰觸到個案的身體,就能夠感受顱骶骨律動的情況。有些人在這個過程中不會有特別感覺,有些人則會覺得身體熱熱的、有跳動、震動、微痛或是痠麻的感覺,在亞洲地區許多人會和「能量」、「運氣」或是「灌氣」之類連結在一起,其實,這就是在啟動身體的自癒力!
 
通常許多個案在處理後的當天,身體會感到疲倦或是特別輕鬆,心情會格外的平靜、沉定,晚上會睡的比較深沉,或是類似像是大量運動後的疲憊感。這些都是身體在自癒力被啟動後所呈現出的反應,不需要有任何擔憂,只需要順著身體的感覺,讓自癒力來做剩下的工作!

參考資料:
「自癒力」:Andrew Weil, MD  遠流出版公司
「終結慢性疼痛」:黃如玉  商周出版

主題
【伸展運動的好處】
【選對好鞋,健康大加分】
【小朋友的腿型,0到6歲變變變】
失眠的癥結竟然在頸椎
我的膝蓋退化了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