痛風過去曾經有「富貴男人病」的封號,因為痛風最常出現在喜歡精緻美食、飲酒過量的男性身上;但也不表示不會發生在女性的身上,
30-50歲男性是最容易出現痛風的族群。
所謂痛風,是指當身體的尿酸含量過高時,會在關節腔裡形成尿酸單鈉結晶,使得關節腔紅腫發炎產生疼痛。尿酸是身體在正常運作下,
分解蛋白質之後所產生的物質,可以藉由一般正常的代謝機制排出體外,可是當代謝的機制失衡,或是腎臟的運作出現問題,就可能導致
過量的尿酸無法順利地排出,而逐漸形成尿酸單鈉結晶造成痛風。
雖然產生痛風的原因和身體的代謝機制有關,可是因為所造成的疼痛主要都在身體各處關節,所以也被歸類在關節炎的一種。約9成以上
的患者在初期只會有一個關節感到疼痛,而高達半數以上發炎的關節都是在第一根腳趾頭的蹠趾關節,通常結晶要在溫度較低的部位才會
累積形成,所以末梢關節就成為最常出現發炎的地方。
身體的代謝機制會出現失衡,除了遺傳基因的影響以外,就是和生活習慣脫不了關係,過多的精緻海鮮、動物內臟、酒精、高血壓病史、
肥胖、過度用藥、運動不足,都是引發痛風的高危險因子。如果家中有痛風的遺傳基因,在平常的生活就要更加留意,也需要定期做健康
檢查,來確認尿酸指數。
急性期的痛風真的是非常急性,患者在睡前沒有任何症狀,睡到半夜突然被腳趾頭的劇烈疼痛痛醒,在急性發炎期需要藉由藥物來緩解
疼痛,當疼痛被控制下來後,患者可以稍微喘口氣,進入到「間歇期」。
在間歇期的痛風患者,許多會以為自己已經好了,因為在這個期間,患者通常不需要使用藥物,也不會有明顯的疼痛,對於已經發過病
的患者,在生活習慣需要特別謹慎,應配合醫師找出代謝失衡的主因,只要在飲食上留意,控制體內尿酸濃度,通常可以有效減少痛風
復發的機會。
改善方法3多3少:少肉、少魚、少喝酒、多蔬菜、多水果、多喝水
在痛風還沒有發展到「慢性痛風石關節炎」前,都可以靠平日的生活型態和飲食習慣來減少急性發炎的頻率,避免形成慢性關節炎的可能
性,在飲食方面可以實行3多3少:少肉、少魚、少喝酒、多蔬菜、多水果、多喝水。對痛風患者來說,水可以讓尿酸更有機會排出體外,
含高鹽分、高糖分的飲料零食都盡量避免,另外可以依靠運動來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,提高基礎代謝率便能有效降低尿酸值。